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特级教师姚伟国:课堂上关注生活中的问题,会窄化学生的视野吗?

时间:02-08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62

特级教师姚伟国:课堂上关注生活中的问题,会窄化学生的视野吗?

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。来源 | 中国教师报作者 | 姚伟国 特级教师、上海市民立中学副校长在课堂教学中,如何激活课堂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,需要有能引发学生共鸣的话题。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,就能够“点醒”学生大脑中的经验沉淀,进而产生基于“以往事实记忆”的个人思考和观点。无论在课堂交流中分享“思考”的学生还是没有分享“思考”的学生,其实都已经就“生活中的问题”结合课堂教学内容“思考”过了。由于学生生活、学习的环境相似,因此共同话题也会多。比如上海奉贤开展地理、生物跨学科案例教学,将“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”“奉贤光明黄桃”“奉贤庄行蜜梨”等案例引入课堂,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所有教学对象的生活中,教师就这些话题展开“问题链设计”和“思维训练”,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就会提升,因为涉及学生许多“共同的记忆和思考”,因此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热烈,现场形成的“意外生成”也多,关键是学生会觉得“学科学习很接地气、很有用”。在课堂教学中,上海嘉定马陆镇境内的学校引用“嘉定马陆葡萄”和上海学校选择“上海浦东自贸区布局”等案例,都是类似的考量。那么,这样的方式是否会窄化学生视野,是否会误导学生只关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,是否会认为这就是学科学习的全部?答案是否定的。现实中,教师往往对“身边生活中的问题”素材加以精简、整合,创设真实情境,以“图文表并茂”的形式呈现,设计成带有“坡度”的任务单或项目微任务,搭建学习支架,形成个性化的课堂学习路径。其中,教师将“身边生活中的问题”与教材内容、学科知识体系、学生素养要求相融合。比如“上海缺水吗”一课,教师围绕“上海遭遇长时间的咸潮侵袭”的真实情境,进而学习“何谓咸潮,是如何产生的,为什么会造成饮用水紧张,以及上海取水的历史、水源地布局和建设、饮用水应急方案制订”等一连串问题。教师整合学习“水循环、水资源、人类利用水资源以及上海饮用水供应”,由境生情、由境深思,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深度学习。又如,风暴潮学习,教师将“由烟花台风带来的上海风暴潮与中国风暴潮、风暴潮及其影响的学科知识”建立关联,将学科知识融于现实问题之境中学习,透过现象寻找和发现规律,由“近”及“远”,由“浅”入“深”,由“境”入“理”,并“移步换境”,运用于“新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”,探索了课堂教学新常态。当然,关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也会出现一些问题。比如教师将“身边生活中的问题”仅仅作为引子,或者将“若干没有关联性的真实问题简单糅合”,还有“关于身边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平淡、始终在低阶思维中打转”等,都会对学生连续性思维、关联性思维以及整体性思维的训练“打折扣”。新课标中之所以提倡“关注身边生活问题研制真实情境”“一境到底”“问题式教学”等课堂教学设计,也是希望突围这种困境,打造精彩课堂。我长期致力于“生活地理”资源的开发,撰写了《生活地理新视角》一书,推动“生活地理”动态建设,探索“地理课堂因走进生活而增值”,提出“生活地理延长课堂长度、拓展课堂宽度、挖掘课堂深度、增加课堂密度”等教学增值对策。比如学习“自然保护区建设”一课时,我先自己实地走访“九段沙展示馆”搜集素材,整合创设“上海长江口九段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否建成国家公园”这一真实问题情境,融合“九段沙的前世今生”“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历史”“国家公园理念和建设要求”“自然保护区分类”等进行递进性任务设计,组织学生学习。又如,学习“地域文化”时,利用学生每天走过的名街资源,我基于主编的《陕西北路文蕴探奇》一书,创设地理视域下“陕西北路为何入列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的问题真实情境,就“新式里弄、23幢历史建筑有何特点、为什么会在这里”“陕西北路为何成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”等设计问题。同时,将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、世界历史名街文化关联起来,展开师生探讨、分析,将学生“地域文化”抽象概念的印象具象起来。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。课堂教学关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是新鲜话题。立足于立德树人,培养对社会有用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,助力学生“认识这个世界、形成终身欣赏意识”,需要我们持续探索。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,别忘了文末点亮【在看】并【转发朋友圈】☺《中国教师报》本期还有哪些精彩内容?▼见下图▼来源 | 中国教师报编辑 | 皮皮兵不皮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